一江山島失守 換來美國協防台灣

發生於1955年的一江山島戰役,可謂是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的戰略轉折點。一江山島戰役的失守,幾乎打消先總統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期待與希望。諷刺的是,正因為一江山島戰役失敗,才促使美國國會通過台海決議案(福爾摩沙決議案),授權美國總統可在台海用兵,協防台灣。
BBC中文網近日報導,蔣介石在1949年撤退到台灣之後,仍堅持「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蔣介石認為,南有與廈門對望的金門和閩江口的馬祖、北有浙江海外只有數十公里之遙的台州列島(當時一江山、上下大陳島仍在國民政府控制之下),可以作為反攻大陸的跳板。
但這方針不符合當時的美國利益,美方曾經向蔣介石施壓,以台州列島距離台灣數百公里、運補及防守不易為由,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與台州列島,將軍力集中防衛台灣,但是一直被蔣介石拒絕。
1953年12月國民政府向華府提議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成為台海的歷史轉折點,當時中共的對台方針是「武力解放台灣」,對台美此舉感到強烈不安,認為是美國欲介入台海,並企圖加強對台灣控制之舉,於是在1954年9月3日突然炮擊金門,也拉開了第一次台海危機的序幕。
1954年12月台灣與美國正式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共軍立刻加高軍事衝突層次,當時解放軍已經獲得米格機,其海軍也取得魚雷艇和登陸艦艇;於是,共軍在1955年1月18日對一江山島發動成軍以來首次陸海空三棲立體協同奪島作戰前,一江山島上的國軍已經經歷將近2個月的狂轟濫炸。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江山島戰役的失敗卻換來美國的武力支援。總統馬英九於2015年紀念一江山島戰役60周年時就表示,國軍雖然在一江山島戰役犧牲慘重,但影響非常深遠,促使美國協助保衛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