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總回顧/教育事件盤點 這些議題吵得沸沸揚揚

盤點2016年教育界,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後火速端出各項政策,包含服儀限制鬆綁、青年就業儲蓄規劃帳戶以及新南向政策;而因應107年課綱,教育部也將學生納入課審大會代表,以及推出考招變革及學習歷程上路,這些都被視為是教改的一部份。另外校園方面頗有微詞的議題包含少子化浪潮來襲,大學合併、停招即減招,以及台大驚傳論文造假案重創學術界形象,還有教官退出校園議題,都在民國105年吵得沸沸揚揚。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發表教育部新南向政策。(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0825)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發表教育部新南向政策。(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0825)

瞄準新南向 教育部海砸十億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指出,目前105學年新南向國家就讀我國大專院校學生有2萬8千人,若每年以20%成長,到108學年就會有5萬8千多名學生,預計106年會先增加6千名新南向留學生。而教育部將用10億元推動「教育新南向」,其中7.2億元用在招收東南亞及印度學生(獎學金部分約1億元),另2.8億元用在台灣與東南亞及印度的師生交流。104學年東南亞及印度在台學生是2.8萬人,預計每年成長20%,預計在108年達到5.8萬名在台學生。另教育部鼓勵國內年輕人前往東南亞及印度發展!105年公費留考應考學門,新增東南亞區域研究,並規畫新增南向公費留學獎學金10名。另外,新增東協及印度地區實習之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名額200名。

▲教育部鬆綁服儀限制,要求學校除特定重要活動外,應讓學生合宜混合穿著制服。(圖/NOWnews資料庫)
▲教育部鬆綁服儀限制,要求學校除特定重要活動外,應讓學生合宜混合穿著制服。(圖/NOWnews資料庫)

教育部鬆綁服儀限制 不得因服儀處罰學生

教育部宣布自105學年起,學校除重要活動、體育課或既定課程,可規定學生穿著特定服裝外,其餘時間應讓學生可選擇合宜混合穿著制服、運動服及學校認可的其他服裝(如班服、社團服裝)。教育部表示重要活動(例如:週會、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等)仍由學校統一規定服裝,而體育課應穿著學校體育服、學校認可的體育服及運動鞋等特定活動之外,應讓學生可選擇合宜混合穿著制服、運動服,以及學校認可的其他服裝;而學生於假日或寒暑假到校自習或參加課業輔導、補考、重補修、補救教學以外的活動時,可穿便服,並應攜帶可資識別學生身分的證件,以供查驗。 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強調,教育部擬定相關原則,但給各校部分規定空間,因此希望校規上不要綁死,各校訂定的學生服儀規定,可以比該原則更寬鬆,但不能更嚴格。

▲政府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計畫,預計投入總經費72億元,要讓明年應屆畢業的高中職畢業生先去職場探索。(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1013)
▲政府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計畫,預計投入總經費72億元,要讓明年應屆畢業的高中職畢業生先去職場探索。(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1013)

鼓勵高中生畢業後先就業 教育部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

教育部預計投入總經費72億元,要讓明年應屆畢業的高中職畢業生先去職場探索,遂推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規畫,計補助參加者每月新台幣5,000元,至多補助3年,計畫期滿可全數提領36萬元,作為青年升學、就業或創業使用,此案預計於106年8月正式推動,希望能讓青年學子不急於畢業後馬上就學,並扭轉社會大眾教育下一代朝升學進路傳統作法。但部分家長及學生都十分擔心,若先出社會後還想回流校園,是否會多一層阻礙,因此也有專家建議教育部因儘速與各大學研議後續的回流制度,才能讓學生放心。

▲課審會學生代表於教育部前發表訴求及主張。(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0809)
▲課審會學生代表於教育部前發表訴求及主張。(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0809)

107年新課綱 學生納入課審會代表

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正案,修法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設課審會,分為審議大會及分組審議會,並納入學生代表。黑箱課綱的爭議,於105年趨向公開透明,並選出4位課審會學生代表,及學生分組審議會代表18名。教育部表示新課綱的理念重視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學生中心等教育典範移轉,將改變學校傳統的課程與教學。而學生代表參與課綱審查是台灣教育的第一次,而後續青年學生參與課審大會顯示出都有相當的準備,亦展現民主素養。

▲教育部解釋學習歷程檔案即將試辦一事。(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0803)
▲教育部解釋學習歷程檔案即將試辦一事。(圖/記者吳宛縈攝,20160803)

大學入學考試變革申請入學將延後 學習歷程佔比過半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預計107年上路,連帶推動考招連動計畫,未來擬將採用新型學測、分科測驗及學習歷程作為入學指標,而申請入學作業也將延後至5月作業;待討論定案後將送入會員大會及教育部進行審查,並於106年6月前正式公告。其中「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預計在105學年度試辦,107學年正式上路。讓各高中職將學生的社團活動、競賽成績等「綜合學習資料」統一上傳資料庫,以便未來運用在各項甄選入學管道,減少學生製作備審資料時間與不便。招聯會表示,未來招生以申請為主,為落實高中課綱給學生完整的學習歷程因此延後申請入學作業,且學習歷程將佔申請入學成績比重百分之五十以上;但若採考試分發管道入學者,則不計學習歷程,兼顧不同學生專長及需求。招聯會強調,考招制度穩健改革,不會劇烈變動,也不會走回一試定終身路途。

▲前清大學生會長徐光成(右)4日在教育部前持續絕食抗議,控訴清華大學校方及教育部在合校案上漠視民主程序的所作所為。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5年11月4日
▲前清大學生會長徐光成(右)4日在教育部前持續絕食抗議,控訴清華大學校方及教育部在合校案上漠視民主程序的所作所為。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5年11月4日

清大竹教大合併完成學生頗有微詞 

清華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合併案討論多年,兩校105年11月1日起正式合併為「國立清華大學」,合校後清大將新設「竹師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兩大學院,竹教大的系所師生與行政單位未來將全數遷入清華校區,整合兩校軟硬體資源,兩校合併後,原竹教大校區則將轉型成為「清華創意與大學臍帶園區」,未來將發展為文化教育、創新創業與樂活生活之創意園區。雖然合併前後皆有學生傳出抗議不滿言論,但清大校方表示會理性和學生溝通。

▲台灣大學與台北教育大學雙方談合併談了20年至今未果。(圖/NOWnews資料庫)
▲台灣大學與台北教育大學雙方談合併談了20年至今未果。(圖/NOWnews資料庫)

國北教大與台大試婚3-5年 合併之路還很長

台灣大學與台北教育大學雙方談合併談了20年但至今未果,台大校長楊泮池表示,合併案尚待協商,並召開多場校內公聽會,收集校內各相關系所師生意見,但原本預計106年1月7日會召開校務會議,進行合併意向的投票,因目前溝通過程仍有諸多意見,進度恐再往後延。國北教大校長張新仁說,明年初先由2校各自召開校務會議,決定合作意向,若意向通過,也還要再試行3到5年,之後才會再次經過校務會議,看看是否正式合併;楊泮池表示,過程會有許多制度要調整,因此才需要過渡期。如今被下達最後通牒,兩校校長、解釋雙方將在106年1月先確定合併意向,通過後還要再「交往」3到5年,等到穩定後,還會再次召開校務會議,進行正式的合併投票。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少子化趨勢不可擋,每年約縮減數千到一、兩萬名學生,105學年大一新生降到25萬,推估到111學年恐更將僅剩十九萬。(圖/記者吳宛縈攝)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少子化趨勢不可擋,每年約縮減數千到一、兩萬名學生,105學年大一新生降到25萬,推估到111學年恐更將僅剩十九萬。(圖/記者吳宛縈攝)

臨敵少子化 各校紛減招停招

106學年度將有143個所系科申請停招,56個所系科106學年度後將「走入歷史」,其中不乏國立大專院校,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有17個科系申請停招數量最多,就連台大也有也有7個系減招17人。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少子化趨勢不可擋,每年約縮減數千到一、兩萬名學生,105學年大一新生降到25萬,推估到111學年恐更將僅剩十九萬,最近核定的106學年招生總數為39萬1113名,正式跌破40萬,比起前一年少9840名。根據教育資料統計,106學年度共有143個所系科申請停招,大多數為部分學制停招,但還是有56個所系科將走入歷史,最多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有17個科系申請停,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系、休閒運動保健系、數位科技設計系等,明年起將停止招生。

▲ 郭明良教授對【論文造假】與【買賣論文】澄清記者會。(圖/記者陳明安攝,2016.12.20)
▲ 郭明良教授對【論文造假】與【買賣論文】澄清記者會。(圖/記者陳明安攝,2016.12.20)

台大教授論文驚傳造假 重創高教形象

台大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發表大腸癌幹細胞新解,論文登上國際’刊《自然細胞生物學》,但卻遭「PubPeer」網站揭露,該份論文中不同的實驗卻都使用同一張照片,涉嫌造假,目前團隊已撤下論文,並接受校方學術倫理調查。而團隊負責人郭明良與第一作者查詩婷,皆辭去台大教授職位,但卻難熄論文風暴,後續又被踢爆有多篇論文疑似造假,甚至牽連至台大校長楊泮池,更驚傳有案外案直指郭明良涉嫌收受金錢買賣論文。

對此郭明良也召開記者會表示,讓學術界受到非常大的衝擊感到抱歉,強調自己在媒體披露前已作出相應處理,事發後也未神隱,一直在處理相關資料,但面對外界質疑整個團隊「造假」,以及牽連至醫師好友嚴孟祿的不實抹黑,感到被「人格抹殺」。而政風處也表示目前查無不法對價關係,後續整體相關事件報告預計106年一月中旬會提出初步的調查報告。

▲教育部規畫軍訓教官於110年全面退出校園。(圖/NOWnews資料庫)
▲教育部規畫軍訓教官於110年全面退出校園。(圖/NOWnews資料庫)

校安換教官 110年前教官全面退出校園

民國102年6月立法院決議教官在110年前全面退出校園,教育部提出以校安人員取代教官來維持校園安全的方案,計畫擴大辦理校安人員訓練,培訓期程每年辦理5梯次,每梯訓練200人,逐年滿足校安人員需求。但對此部分家長認為校安人員的資格不明確,時間也不如教官能從早到晚都在校園內,更擔心在事件發生時是否能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對此教育部回應,將持續強化校外會輔導功能,匯集地方治安、交通及社教機關力量,也將落實警政單位聯繫平台機制,未來在校安人員聘約上會清楚訂定工作內容,相關做法將以學生安全為優先,並保障退場教官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