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古城的一天 小吃香路 從早餐到宵夜

彰化舊稱半線,清雍正元年 (1723) 設縣,即將於 2023年建城滿 300年,悠遠的歷史醞釀出獨特的飲食偏好,成就多采多姿的小吃美食。跟隨陳俊德醫師的腳步來趟「香路輕旅」,步入彰化老城區漫步古城巷弄,在時間的長軸上與歷史對話,小吃美食從早餐到宵夜,一趟「小吃香路」體驗老彰化人的一日飲食。

[美好的早餐 從豆標、碗粿開始]
山東大餅,厚厚的麵餅柔軟又有彈性,麵粉香中帶著淡淡的甜味,台灣老一代的閩南人,因山東口音聽成山東「豆標」,口味從最初的原味大餅,逐漸融入台灣本土元素,發展出黑糖大餅與紅豆大餅。歲月更迭中口味不變,但縮小體積演變成紅豆餅,成為老彰化人傳統早餐的首選之一。

70年老店山東大餅
IMG_479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碗粿,在來米經糊化成漿後置於碗內,再放入蒸籠蒸熟而成,因成品置於碗內,故而得名。口味上有分甜、鹹二類,鹹碗粿會將配料 (香菇、瘦肉、蛋黃、干貝等) 鋪於米漿上蒸熟,蒸熟的碗粿需要放涼後食用,並搭配蒜味醬、油膏或甜辣醬食用,口感綿密Q彈。

杉行碗粿 干貝蛋黃碗粿 (照片:右)、招牌碗粿
IMG_496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漫步彰化古城巷弄 探訪小西街巷]
散步是認識城市最簡單的方式,漫步彰化古城巷弄,在時間的長軸上與歷史對話。「小西街巷」的探訪就從彰化火車站前摩斯漢堡彰化中正店旁的小巷 (長安街76巷) 開始,走向西門 (又稱慶豐門,中正路二段125巷),小西街巷巷弄狹窄彎曲多折,無法通行汽車,行走間常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趣。
IMG_485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IMG_484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小西街巷坐落在彰化古城的北門和西門之間,日治時期因為位於彰化驛 (火車站) 前,交通便利,形成棉布業的批發和聚集地,在當時稱作「布店街」,也因為當時的商業發達開始有了酒家和旅社,小西巷內全盛時期的旅社數目曾多達廿幾家,密度之高堪稱為旅社巷。
IMG_483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紅葉大旅社於民國 50年 (1961) 落成,和八卦山大佛同年。紅葉大旅社並不是一開始就稱作紅葉大旅社,它一開始是叫東方旅社,這裡原本是屬於吳士春家族,民國 57年 (1968) 由蘇文鐶先生買下後進行改建,由於當時紅葉少棒的名氣很大,所以就改名字為「紅葉大旅社」。小西街巷商業沒落後,紅葉大旅社歇業,但外觀及招牌特意被保留下來,供旅人憶往懷舊。
IMG_485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醉鄉酒家紅磚牆,醉鄉酒家為日治時期彰化最熱鬧的兩間酒家之一 (另一家為高賓閣酒家) 的遺址。醉鄉酒家當年是台式洋樓風,二層樓紅磚拱窗式的建築,直到民國58年 (1969) 才停止營業並拆除,但當時拆除後卻不知為何留下這片紅磚牆。
IMG_482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高賓閣酒家 (彰化鐵路醫院) 後院圍牆,半圓型凹面是其特色。
IMG_481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鐵路醫院 (原高賓閣) 建築不對稱的立面 外觀彷彿輪船]
彰化鐵路醫院建於 1938年,原是台灣日治時期的高賓閣酒家,是當時彰化市重要的聚會場所,後轉為鐵路醫院、婚紗館等用途。該建築不對稱的立面為其特色,其外觀彷彿輪船一般,在當時是相當前衛的作品,為屬於現代主義的建築。
IMG_4765-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一間間的房間,曾經是酒家包廂,也曾經是診間或病房。
IMG_700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鐵路醫院 (原高賓閣酒家)
地址:彰化市陳稜路228號

[午餐:北門口肉圓 、炸菜頭粿、爌肉飯]
彰化小吃三寶:肉圓、爌肉飯與貓鼠麵。彰化肉圓外皮多以蕃薯粉 (又稱地瓜粉) 製作,內餡視各家口味不同而有差異,大多數店家都用豬後腿肉製成絞肉或切塊,佐以香菇、筍丁為主。製作的方法是先將肉圓連同容器放入蒸籠蒸熟,固定外型,待要食用時再入油鍋,用 70度C 的熱油進行油泡 (油泡型肉圓),或 70度C 以上 100度C 以下的油溫進行低油溫油炸 (油炸型肉圓) ,讓外皮轉成金黃色。也有店家以超過 100度C 的高溫油炸 (脆皮型肉圓),增加外皮的焦香酥脆感。另有店家在蕃薯粉蒸好的肉圓放冷後,不再經過熱油泡煮直接食用,吃起來不油不膩Q彈順口,稱為「涼圓」。

北門口肉圓,肉圓外皮經過高溫油炸,外皮酥脆自成一格形成特色 (脆皮型肉圓),焦黑的脆皮與Q彈的金黃外皮混合入口,有種對比的張力。
IMG_495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菜頭粿就是蘿蔔糕,台灣早年米價高,能吃全用米製成的粿,是種經濟能力的身分象徵,當時的有錢人,只吃純白的粿,認為沒錢才會放進蘿蔔、油蔥、肉燥等材料。菜頭粿蒸好後,放涼即可直接食用,也可透過炸、煎、炒等作法,增加風味。

黃金蘿蔔糕 (芳月亭炸粿) 是芳月亭食堂的招牌點心之一,不同於一般煎蘿蔔糕,芳月亭的蘿蔔糕是用炸的,外層酥脆,粿仔滑軟,淋上肉燥醬,風味果然很不同。
IMG_492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爌肉飯,也稱焢肉飯,不同於淋上碎豬肉 (或豬絞肉) 醬油滷汁的滷肉飯 (魯肉飯、肉燥飯),所謂的爌肉 (焢肉) 是指將大塊豬五花肉 (彰化採用豬後腿肉) 以醬油、糖及香料等材料,用小火煮至熟軟滷製而成的肉。

阿泉焢肉飯,焢肉為塊狀帶豬皮及肥油的後腿肉 (俗稱腿庫),半月狀外型,中間以牙籤固定,以大鍋滷製呈現金黃色澤。
IMG_499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孔子廟:通天筒、下馬碑、卍字紋砌磚、最典雅的龍柱]
彰化孔子廟為國定古蹟,始建於清朝雍正四年 (1726),為當時的彰化知縣張鎬所倡建,清朝道光10年 (1830) 大修,主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配祀孔子眾門生與歷代先賢先儒,是清朝初年台灣學宮體制最完整的學府,過去台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沙書院即設於此。日治時期,彰化孔子廟的部份建築物因道路拓寬而拆除,現僅存其原始建築物的三分之二。
IMG_5165.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孔子廟四進三院的建築格局,分別是櫺星門、戟門、大成殿與崇聖祠。櫺星門上方置有六個筒狀的通天筒,代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IMG_5156.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櫺星門兩旁牆垣分別是「下馬碑」與「萬仞宮牆」碑,龍邊牆垣是滿、漢文的「下馬碑」,其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為對孔子至高尊敬的表徵。虎邊牆垣是「萬仞宮牆」碑。
IMG_515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IMG_5162.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大成殿是孔廟主殿,前有一平台,稱為月台,為祭孔時神聖的空間。正殿面寬五開間,屋頂為重簷歇山式 ,四面設有走馬廊道。月台前有一斜面花崗石,其上刻有雲龍,稱為「御路」。
IMG_521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大成殿屋頂垂脊上有許多小小的鳥類雕飾,稱為「鴟梟」,本是性格凶殘並會反噬母鳥的不祥之鳥,但也折服於孔夫子的教化,象徵有教無類。
IMG_517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月台基座砌磚花紋有「卍字盤長」、「銅錢」、「龜甲」、「香爐」等傳統圖案,皆是運用凹凸砌法的裝飾,在凹處填上石灰,以襯出紅磚圖案。其中「卍字盤長」(照片:左上) 字紋相連不斷,具有連綿不斷、生生不息之意。
5178804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大成殿的龍柱為清道光10年 (1830) 重修孔子廟時的作品,龍柱採泉州白石雕刻,單龍盤柱,其特色為左龍柱張口,右龍柱閉口,4爪握珠,柱身裝飾雲紋及岩石,少許鏤空雕。
IMG_5232.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大成殿內珍藏歷代皇帝所頒贈的古匾,分別有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等匾額。

彰化孔子廟
地址:彰化市孔門路30號

[露飲涼食:地骨露、涼圓、肉包]
地骨露,一種透明無色的飲料,只有彰化人才知道的地方特有消暑飲品,地骨皮就是枸杞樹的根外皮,黃家地骨露的地骨露,使用枸杞樹的根外皮,加上香茹草、車前草等 10多種青草放進鍋爐一起熬煮,一次要放大約 12公斤的藥材量下去熬煮,加入將近 1000公升的水,花 13小時才能蒸餾粹取出 500公升的地骨露,是耗時、耗工與耗燃料費的飲品。
IMG_501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涼圓,一種吃冷的肉圓,外皮以蕃薯粉製作,放入內餡後放入蒸籠蒸熟,蒸好的肉圓放冷後,不再經過熱油泡煮直接食用,涼圓的皮晶瑩剔透,淋上白醬油調製的醬料,吃起來不油不膩Q彈順口。

彰化涼圓
IMG_508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除了賣肉圓和爌肉飯的店家特別多外,還有一種店家特別多的商品:肉包,各家的肉包都各具特色,各自擁有大批的忠實顧客。

「肉包明」堅持老麵發酵,純手工製造,只售香菇肉包,而且有一個特色就是凸肚臍,包子皮薄Q彈,內餡的肥瘦比例恰好,且肉汁充盈。
IMG_5058.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午茶糕點:鹹麻糬、糯米炸、卦山燒、芋沙餅]
鹹麻糬,早年是彰化人特有的辦桌菜之一,作為喜宴上的點心,雖然鹹麻糬已從辦桌菜功成身退,不過彰化在地名店「大元餅行 」還繼續在城隍廟旁服務鄉親,甚至成為彰化著名的伴手禮之一。大元餅行鹹麻糬,以濁水溪的糯米研磨製作外皮,精選瘦肉、竹筍、紅蘿蔔等為鹹內餡,吃起來內鹹外甜,爽口不膩。
IMG_547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古月館糯米炸,彰化道地傳統小吃,糯米粉跟麵粉混合均勻,加入開水用手揉成麵糰的形狀後,放到油鍋裡頭炸到外皮呈現金黃色後撈起,均勻的裹上花生糖粉或芝麻糖粉,外皮酥脆內層柔軟綿密,熱騰騰吃最好吃。
IMG_510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IMG_510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義華卦山燒,彰化知名伴手禮,日式點心唐果子「燒」的做法,金黃色的外皮,有台灣傳統雞蛋糕的鬆軟口感,綿密的內餡融合日本精緻茶點的精華,是下午茶的首選。
IMG_542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復興珍餅行,在地百年老店,芋沙餅外皮層層酥香,素芋沙餅 (照片:右) 內餡採用質地較軟綿的芋頭製作,不加白豆沙,更不加色素,呈現芋頭原色。葷芋沙餅芋頭泥中拌入滷肉,呈現甜鹹的交織的豐富口感。
IMG_549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元清觀:磚雕合璧、一尊燒成兩尊的神像、最精緻的石獅子]
元清觀,創建於乾隆二十八年 (1763),是由泉州七縣的人士所合資捐獻興建主祀玉皇大帝,俗稱天公壇,是台灣唯一以「觀」為名的寺廟。
IMG_524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元清觀三川殿中門兩側,有一對石雕的雄、雌獅子,雄獅抓有一個彩球及彩帶,雌獅腳底下則撫弄小獅子,雄獅睜目張嘴露齒,雌獅露齒含唇,造型生動,比例優美。
IMG_526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三川殿的龍虎堵很特別,上堵不是龍、虎,是麒麟與鳳凰的交趾陶壁堵 。
IMG_524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IMG_525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下堵 [雙獅戲球] 為窯後雕 (土坏入窯燒過後再雕刻) 之磚雕。
IMG_5245.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門框部位,也可以欣賞到精緻美麗的磚雕。
IMG_530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日治時期為拓寬道路,拆去元清觀右側 (虎邊) 約五分之一,使得建築失去完整與平衡,外牆內縮,陳稜路上可見大樑木結構裸露。
IMG_5297-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2006年4月9日深夜發生大火,正殿幾乎被燒毀,僅存後殿,鎮殿的玉皇大帝臉部也完全碳化,佛雕師傅在準備修復神像時,意外發現背後有個蓋子,打開一看,裡頭竟然還藏了一尊高 1.6尺的玉皇大帝神像,估計年代超過兩百年,神包神,加強神威的手法,還是台灣首見。
IMG_5316.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火災後遺留下來的壽樑 (大樑)
IMG_528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元清觀
地址:彰化市民生路207號

[晚餐:彰化肉圓、貓鼠麵、蛤仔麵、陽春麵、肉圓仔湯]
老担阿璋肉圓,招牌的香菇肉圓以蕃薯粉做外皮,豬後腿肉醃上醬料,加入筍丁與一整朵新社當季新鮮香菇為內餡,經過 熱油油炸,外皮呈現晶瑩剔透的金黃色。
IMG_564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時代在變,人們的口味也在變,彰化的肉圓上口味上也加入新元素,麻辣口味已是消費者的最愛選項,肉圓當然不能例外。

正彰化肉圓 麻辣肉圓
IMG_567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貓鼠麵,創立於民國 10年 (1921),第一代老闆陳帳與兒子陳木榮的生肖皆屬鼠,因為陳木榮身形瘦小且動作敏捷,熟客們稱他為老鼠仔,而 [貓鼠] 是閩南語 [老鼠] 的發音,因此才會有「貓鼠麵」的店名。貓鼠麵,麵體為彰化縣特有的細軟寬扁形狀油麵,麵湯用瘦肉 (豬後腿肉) 及蛤仔 (蛤蜊) 熬煮,且不加味素,比起傳統用豬大骨熬出的湯頭,清澈又鮮美,再加上獨特口味的肉燥調味,麵體吸附湯汁,一入口舌尖就能感受到肉汁與蛤仔的鮮甜,三寶貓鼠麵加入手工製作的蝦丸、香菇丸與雞捲形成特色。

貓鼠麵 三寶貓鼠麵
IMG_5705-1.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每天爆肝工作,想恢復疲勞,不用喝蜆精,一碗蛤仔麵滿滿的去殼蛤仔 (蛤蜊),鹹鮮香濃的湯頭是濃縮的蛤蜊精華,吃一碗保證隔天體力恢復精神飽滿。

萬芳蛤仔麵
IMG_577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沒有加鹼的白色麵條,最早稱為光麵,陽春麵取其有陽春白雪之意,簡單的陽春麵最能表現出好麵條的好味道。

阿輝陽春麵
IMG_572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肉圓仔湯,外型小巧可愛像小一號的水晶餃,外皮主要成份是地瓜粉、馬鈴薯泥與少許太白粉,內餡包入油蔥調味的豬後腿肉,搭配大骨與蛤仔 (蛤蜊) 的湯底,一口咬下肉汁噴發,搭配柔軟彈Q的外皮,風味獨特好吃極了。

西門萬芳 肉圓仔湯

[開化寺 葫蘆門 醫美神]
開化寺,昔稱觀音亭,主祀觀音佛祖,由首任彰化知縣談經正於清雍正二年 (1724) 所倡建,是彰化的第一座寺廟。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拓寬西門大通 (今中華路),開化寺的山門遭拆除,改建成今日葫蘆造型的山門。
IMG_578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開化寺的廟址在興建時,就選在當時縣署的右側,因此在彰化就有「開彰第一縣公,首建開彰第一寺院」之說。也因為開化寺的位置在興建之初就位於彰化古城區的核心位置,在建造時當地已有民家聚居,建築受到周邊建築的限制,無法有開敞的格局,只能隱身在街市之中,形成「街屋式廟宇」。
IMG_5788.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開化寺後方禮佛堂頂樓,有一尊八公尺高觀音塑像,於 2009年落成。
IMG_5838.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開化寺比較特別的是配祀痘公痘婆,傳說痘公痘婆是清朝一對懂醫術的夫妻,在彰化地區治癒許多染天花的民眾,夫妻身故之後,信徒便塑像祭拜,感念其恩德。現今信徒來開化寺參拜,除了上香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平安之外,也有不少民眾帶著化妝品、乳液等物品祭拜「痘公痘婆」,讓自己皮膚變得「水噹噹」,還有家長帶著受青春痘困擾的子女來拜拜,希望神明保佑,皮膚光滑戰「痘」成功,遂成為醫美之神。
IMG_583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開化寺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134號

[宵夜:燉露、素食、杏仁露]
燉露是一種原盅湯品,在彰化市相當盛行,燉是將食物加水,置入陶瓷容器中,以內外鍋的方式隔水加熱,用文火慢煮使爛熟。彰化人的「路」多指某一類料理或食品的總稱。燉露,棄「路」字,選用「露」,則為了彰顯湯水與食材精華之意。燉露的製作方式源自於辦桌,師傅製作湯品時為保持每一盅的品質,並不會以大鍋熬煮,通常會提供燉露。目前僅有少數保留古早味的店家,會端出用陶瓷盅盛裝的燉露,大多數的店家都已改用不鏽鋼筒來盛裝燉露。

正彰化肉圓 杏鮑菇子排盅
IMG_567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素食到處都有,但彰化市的密度特別高,這與彰化的齋教 (齋堂) 發展有關,齋教又稱齋門,又稱是在家佛教,設教所在稱為齋堂,不稱寺院,信徒均素食稱食菜,又曰持齋,不穿僧衣,也不剃髮,在市井營生,以俗人身份修行佛教。

黃記素食 湯麵 + 豆包
IMG_575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葷名素食」是素食見怪不怪的現象,雖然是素食,但在菜單上卻有個以字意形的葷食名稱。

黃記素食「枸杞鰻」,素燉露,藥膳湯底,藥味不重,枸杞甜味明顯,素鰻魚是用海苔包住豆皮,海苔外層再以豆皮包住,吃來軟嫩。
IMG_5760.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八卦山下杏仁露,夏季限定,每年五月到十月晚上,彰化縣立圖書館旁,八卦山牌樓邊的小角落,一個不起眼的手推攤車,已在此擺攤一甲子歲月 (60年),樸實簡單,道地的古早味,品項有杏仁酸梅冰、水果露冰及杏仁水果露冰等,杏仁露不用洋菜粉,是用石花菜熬煮,梅子也是自己醃漬,水果露的配料有酸梅、鳳梨及椰果,是彰化人的在地記憶。
八卦山下杏仁露 .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IMG_7835.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古城的一天 小吃香路 從早餐到宵夜]
* 早餐:
豆標:70年老店山東大餅 / 彰化市永興街80號
碗粿:杉行碗粿 / 彰化市成功路312號
* 中餐:
北門口肉圓:北門口肉圓 / 彰化市中正路一段494號
炸菜頭粿:芳月亭食堂 / 彰化市中正路一段492號
爌肉飯:阿泉焢肉飯 / 彰化市成功路216號
* 露飲涼食:
地骨露:黃家地骨露 / 彰化市太平街109號
涼圓:彰化涼圓 / 彰化市民權路49號
肉包:肉包明 / 彰化縣彰化市永樂街98號
* 午茶糕點:
鹹麻糬:大元餅行 / 彰化市民生路129巷6號
糯米炸:古月館糯米炸 / 彰化市太平街50號
卦山燒:義華卦山燒 / 彰化市民生路152號
芋沙餅:復興珍餅行 / 彰化市民族路460號
* 晚餐:
彰化肉圓:正彰化肉圓 / 彰化市陳稜路203號、老担阿璋肉圓 / 彰化市長安街144號
貓鼠麵:貓鼠麵 / 彰化市陳稜路223號
蛤仔麵:萬芳蛤仔麵 / 彰化市永興街13號
陽春麵:阿輝陽春麵 / 彰化市永興街73號
肉圓仔湯:西門萬芳 / 彰化市永興街56號
* 宵夜:
素食:黃記素食 / 彰化市太平街127號
燉露:正彰化肉圓 / 彰化市陳稜路203號
杏仁露:八卦山下杏仁露 (夏季限定) / 彰化縣立圖書館 (彰化市中山路二段500號) 旁

陳俊德醫師推廣「香路輕旅」、「小吃香路」,不定期舉辦活動,FB 專頁請搜尋:香路輕旅

彰化古城外,北、南二個必遊景點推薦:
[彰化扇形車庫 台灣唯一保存的扇形車庫]
台灣原本有六座扇形車庫,台北、新竹、彰化、嘉義、高雄與高雄港,除了位於彰化市彰化車站民生地下道旁的彰化扇形車庫,因地方人士與鐵道迷極力爭取保存後獲得保留外,其餘皆已拆除。這座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1年 (1922) 的扇形車庫,遂成為目前台灣唯一保存的扇形車庫,也是世界僅存的兩座扇形車庫之一 (另一座在日本京都)。
IMG_5343.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扇形車庫,庫房建物以調車轉盤為中心,呈十二股道放射狀形成一座半圓弧狀車庫。
IMG_5366.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扇形車庫
地址:彰化市彰美路一段1號

[南瑤宮 建築博物館 建築藝術五秘]
南瑤宮,裝飾藝術精緻,各殿齊集當代名師作品,無論是木作或石雕,精緻、華麗堪稱全台之最,整座南瑤宮就是一座建築博物館,其中還隱藏著五個全台僅有的建築藝術秘密。
IMG_539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一、國旗門,正殿左、右兩側的圓形拱門,拱門圓孔裝飾色彩繽紛的花卉雕塑,最引人側目的莫過於兩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日治時期繪的是日本國旗圖案,台灣回歸後,改繪為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圖案。特別的是,拱門兩側上方還設置了龍頭排水口,以利雨水落下。
IMG_5367.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二、香爐字,廂廊對聯「門外有山皆入畫,室中無物不沾香」。香爐字以香爐為造型,有時候沒有腳的字,會虛畫香爐腳,有腳的字也會因為造型需要,做彎曲狀,因此在辨認的時候,要忽略香爐腳,只看上半部,比較容易辨別。
IMG_5572.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三、大西洋殿,日治時期南瑤宮香火旺盛,廟宇空間不足,遂進行改建耗資六萬日圓,大正二年 (1913) 廟方特別聘請板橋名匠師陳應彬施工。前年陳應彬剛完成朝天宮的修葺工程,接著下來的南瑤宮新建,他想為自己留下一個全新風格的廟宇巨作,因此大膽地嘗試並顛覆傳統,融合日本和式與彷巴洛克風格設計新殿。
IMG_5405.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只是這大膽前衛的新殿,在大正五年 (1916) 落成後,隨即遭到非議,保守的信眾們無法接受非傳統樣式的西洋風格廟宇外觀,讓廟方不得不在大正九年 (1920) 以新廟「填基不實、砌造不牢、地坪陷塌,兼之白蟻為害,勢難耐久」為由,另聘請匠師吳海桐及王樹發,在新殿前方依傳統閩南式廟宇風格,再蓋一座正殿 (由吳海桐負責) 與三川殿 (由王樹發負責),而陳應彬所設計的洋樓式新殿,則改為奉祀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殿。
IMG_556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四、西洋鏡,觀音殿內兩側壁堵上,各有一面西洋風格的鏡飾,裡頭雕著姿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像一邊各九個,中西合壁饒富趣味,更特別的是鏡飾旁邊,還掛著一面真的西洋鏡,全台廟宇絕無僅有。
IMG_5534.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IMG_5539.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五、鳳凰紋,大西洋殿 (觀音殿) 屋頂採西洋壓簷牆法,下簷加簷牆欄杆,迴廊柱頭為希臘多立克柱式造型。山牆馬背下的懸魚裝飾為鳳凰鳥 (鳳凰紋),龍邊、虎邊飾紋各異,值得細看比較。
IMG_5532.jpg - 彰化小吃香路 20220903

彰化南瑤宮
地址:彰化市南瑤里南瑤路43號

文章來源:彰化古城的一天 小吃香路 從早餐到宵夜 (夫子。旅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