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健森房」 大灣草圳變活水

想看熊讚和福利熊PK騎乘活水飛輪的逗趣模樣嗎?這麼有趣的畫面即將在大安森林公園上演,由臺北市政府、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與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攜手合作的大灣草圳第1期工程「活水飛輪」已於7月中旬順利完工,6日於大安森林公園內舉辦揭幕記者會,柯文哲市長、林敏雄董事長、熊讚與全聯福利熊率先體驗活水飛輪並向民眾宣布,以城市「健森房」為概念的第1期活水飛輪將正式開放使用,歡迎民眾來大安森林公園裡踩飛輪揮汗,同時藉由踩飛輪把地下水撲滿收集的雨水補充到草圳,讓水資源生生不息。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臺北過往有許多的水圳,扮演著灌溉農田的重要角色,然而這些水圳都已經隨著農業活動的結束而消失。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問題,水資源的利用日漸受到重視,「大灣草圳計畫」即是以重現瑠公圳的人文願景為起源所開啟的工程。大灣草圳總長將近兩公里,整體計畫從臺灣大學為起點,沿著新生南路一路延伸到大安森林公園,目前則先從「大安森林公園段」率先著手施作,未來會逐段慢慢打開,希望重建臺北都市藍帶,打造多樣棲地環境,調節都市微氣候。
將分六期施工,今天完工的「活水飛輪」只是第一期工程,未來還會陸續施作音樂水花園、水積木廣場、水上行舟蕨綠水道、水戲飛泉活力池畔及礫石水階渠道等設施,整體工程預計將於2019年底完工,每期工程都以水撲滿的概念為基礎,建構不同的水循環設施,讓民眾能夠藉由使用設施,一起參與生態活化的過程。未來,我們將會在水圳沿線每個節點設置許多雨水撲滿,以打造一條兼顧調節氣候、防洪排雨與永續概念的多元價值「都會生態廊道」。
公園處處長黃立遠表示,大灣草圳第1期工程共設置20臺活水飛輪,是緊鄰水畔的機械互動設施,不但造型時尚新穎,堪比裝置藝術,十分吸睛,民眾更可藉由踩踏飛輪將動能將轉化為汲水能量帶動地底水撲滿的水循環,活化水質,並伴隨流水涓滴與鳥笛趣味,在健身的同時也為大安森林公園的環境出一份力。踩踏前先以手機掃描活水飛輪前的QRcode,共有3分鐘衝刺、不限時耐力及1對1對戰3種體驗模式,休憩運動之際,也可記錄個人活水量,讓民眾更有參與感。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董事長暨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林敏雄表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即致力於植物、生態的改善,與臺北市政府對於打造大安森林公園內的多元生態一向有高度的合作,包括自2013年起開始進行的螢火蟲復育,讓臺北市成為全球少數能在繁華市區內成功復育原生螢火蟲的城市。基金會更自日本請來樹醫生為大安森林公園內的樹木做健檢、為大安森林公園進行生態驅蚊,今年還特別邀請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團隊打造設計感十足的「豆娘」形象防蚊液站供民眾使用,都是希望能以大安森林公園為起點,透過產、官、學、民的努力,讓美麗的自然生態重新回歸臺北市。
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孟城強調,臺灣復育生態的能力已是全球有目共暏,然而臺北巿不但最有資格做生態城巿,也最有潛力成為療癒城巿,因此除了生態改善,有鑑於水域對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也自去年開始與國立臺灣大學及臺北市政府積極投入古水圳重現的規劃,邀請國內有關城市規劃、生態研究的規劃單位與學者、大安區古圳道研究領域文史工作者等,提出散步水圳的願景,並將水圳計畫命名為「大灣草圳」。今年在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的贊助下,已開始於大安森林公園內打造一條兼具調節氣候、防洪排雨、讓巿民親近的多元價值都會生態親水廊道,讓喧囂的臺北也能擁有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地景。
大安森林公園內的大灣草圳工程預計將於2019年底前完工,未來希望藉由大灣草圳的逐步實現,利用水路串連起公園內點狀生態棲地,營造生物多樣性,打造生態濕地環境臺北城消失數十年的水圳文化將慢慢回到民眾的生活中,不但具有深刻的人文意義,也將成為臺北市邁向生態城市道路上,繼螢火蟲在臺北市的成功復育之後,另一個深具城市發展、歷史意義的生態成果,讓臺北市成為一個人與自然能和諧共生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