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日前舉辦「版墨遺珍、扇心古韻」書畫展,數十部珍貴的古典文獻亮相。
部分展品此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經師大古籍修復師之手才恢復「健康」。破損的古籍到底如何修復?帶著這個疑問,記者採訪了這些「古籍醫生」。
澱粉、水、刷子、剪刀、錘子……在這個又像廚房又像實驗室的工作室,師大圖書館特藏處教師、古籍修復師李艷蕊拿出一本清代文獻,輕輕揭開殘破不堪的一頁,仔細查看每一處破損和裂紋。「先針對霉變、蟲蛀、缺損、酸化、老化等不同情況,制定『診療方案』,然後『手術』。」李艷蕊一邊講一邊小心地將粘連的書頁一一拆解開來,並噴水、掃平。「現在就要對每頁紙進行具體修復了。古籍往往比較脆弱,第一步就要將因翻閱造成的裂縫『縫好』。古籍修復講究『修舊如舊』,所以要選用不含任何化學成分、手工製作的皮條紙『縫合』。」李艷蕊小心翼翼地向記者演示,「先將書頁翻過來,用澱粉做的糨糊輕輕抹在裂口,然後將撕好的皮條紙貼在上面,再上一層糨糊,晾乾。皮條紙薄如蟬翼,寬度不能超過破口邊緣1毫米,否則就會影響古籍的使用和美觀。」 「一般輕度破損的古籍,修復需要一到三個月;嚴重破損的,則可能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修復。目前,師大館藏古籍近15萬冊,一線古籍修復師共7名。」師大圖書館負責人耿華說。「古籍是一個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國家文明記憶的載體。作為高校,應該重視發掘、修復古籍工作。師大自2015年起與國家圖書館、天津古籍出版社等聯合,招收古籍修復與出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目的是為國家古籍保護事業培養人才,為傳承中華文化貢獻力量。」師大副校長鍾英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