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喘起來要你命 國健署5招抗氣喘

 10歲的林弟弟3年前確診氣喘,卻未規則就醫、服藥,多是氣喘發作才掛門診處理,近日因為氣溫變化大,他一度咳到無法上喜歡的體育課。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民眾不應有「發作才治療」的觀念,應定期回診、並依指示服用藥物,可有效減少氣喘發作的機率。
 今天是世界氣喘日,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將今年宣讀主題設定為「你可以控制你的氣喘」。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平均有5.1%患有氣喘,好發期有兩個高峰:一為10~14歲的9.6%,另一為65歲以上的12.9%。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朱斯鴻說,幼童容易有氣喘症狀,原因應為氣管較敏感,一旦接觸如花粉、黴菌等過敏原,以及PM2.5、炒菜油煙等環境刺激物,便容易引發氣喘。
 氣喘發作率在成年人大幅下降,朱斯鴻指出,因成年後對過敏原或環境刺激物均較為適應,「但到了老年,因氣管接觸過久、過多的汙染物,且搭配吸菸、慢性肺病等,會導致氣喘發作頻率又大幅上升。」 國健署表示,氣喘是一種常見、且可能會急性發作的慢性病,一般臨床症狀為慢性咳嗽並合併痰音;會急性發作時,會因呼吸道肌肉收縮、痙攣,加上既有的慢性發炎反應,讓原先暢通的呼吸道受阻,不僅進入肺部的氧氣不足,空氣經過支氣管時也會產生明顯的「咻咻聲」。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賈淑麗說,氣喘幾乎是無法根治的,但透過治療和保健,可有效減少發作頻率。氣喘民眾可依照國健署提出的5點,減少氣喘發作:配合醫師所擬定治療計畫正確用藥、定期回診適當調整治療、保持清潔遠離過敏原、拒絕菸害避免刺激物、規律運動追求健康。
 朱斯鴻說,如果1年內氣喘發作次數超過3次,或每次發作都相當嚴重,便有需要使用如吸入性類固醇等長期保養藥物,若是發作次數少,也應隨身備妥支氣管擴張劑、以備不時之需。他強調,這兩種族群都需經過醫師評斷,並定期回醫院追蹤,才能有效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