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長輩須注意 骨質疏鬆症恐成隱形殺手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就一般概念來說,是指骨質密度減少、孔隙增加,導致骨頭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骨折的疾病。而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腰椎或髖骨的骨密度,T值小於-1.0為骨質缺乏,小於-2.5即診斷為骨鬆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王燕如說,骨鬆症易引發的骨折部位為脊椎、髖部和腕部,且皆為女性發生機率較高。其中,脊椎骨折易造成疼痛和長期衰弱,髖部骨折的病人,1年內死於併發症者約有15至20%,存活的病人則有80%無法回到骨折前的功能,50%不良於行。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哪些?王燕如指出,甲狀腺素或副甲狀腺素過高、40歲以上、父母親駝背,或曾發生過低創性骨折、沒有運動習慣、每天抽菸超過20支、每天飲酒超過2杯、體重過輕、曾服用類固醇超過3個月、45歲以前停經的女性、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原發性或次發性的骨質疏鬆症。

藥物治療、運動治療、姿勢矯正為骨鬆症治療的3大方式。藥物治療包括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服用或施打骨質疏鬆藥物。運動治療包括加強背部伸展力量,下肢平衡訓練,以強健骨骼,降低骨折機率。另外,預防跌倒能減低老人骨折機率,也很重要。

骨鬆症可說是隱形殺手,唯有發生骨折時,才會讓人正視這項問題。而骨質疏鬆症引發的骨折,易造成老年人生活品質下降,不良於行,並衍伸出諸多健康問題。王燕如提醒,一般民眾應理解並建立對骨質疏鬆症的警覺心,才能替家中長輩注意這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