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宮寺釋迦塔是應縣的代表性建築,俗稱為應縣木塔。塔高67.31公尺,比北京白塔、西安大雁塔都高。 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西元105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構塔式建築。 木塔是明五暗四,共九層的建築,使用木料3500立方公尺,全塔上下沒有一用一根鐵釘,全靠木構建卯榫咬合構成;全塔使用的斗拱形式達54種,也被稱為是中國的斗拱博物館。 歷經900餘年地震、戰火的洗禮仍屹立不搖。但因為年久,塔身也出現傾斜。與比薩斜塔不同的是,應縣木塔的地基並未下陷,只有2、3兩層的柱子和結構出現11.3度的傾斜,而1、4、5三層的結構,看起來仍算方正。目前當地政府與學者已經持續監測塔身傾斜,並且希望能補強結構,木塔也僅有最底層對外開放。 遼國蕭后 倡建釋迦塔 根據史書記載,遼興宗重視佛法,「僧有拜三師三公兼正事令者凡二十人」、「一日飯僧三十萬人」。應縣是興宗的皇后蕭氏的家鄉,木塔就是由蕭皇后所倡建,一樓的大殿的門楣上,就有遼國三代皇后的畫像。 木塔供奉佛像的方式非常特殊。一到五層共有26尊佛像,以立體的方式表達博大精深的佛教經典。第一層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背景壁畫是過去世諸佛;二層的主題則是表達佛陀悟證的境界;三層供奉四方佛;第四層的釋迦牟尼佛則是功德圓滿的報身佛;第五層則供奉九尊佛像,由毗盧遮那佛居中,周圍是曼陀羅八葉的四大古佛與四大菩薩,表現佛教的最高境界。 木塔的釋迦牟尼佛像,有耳環和綠色的鬍鬚,兼具男女相,佛像上的藻井,也有八卦的圖案,有佛道融合的味道。1974年在維修木塔時,在二、四層的的佛像腹中發現一批遼代文物與經書,還有兩顆佛牙舍利,是佛塔的另一個亮點。 金龍藻井 淨土寺寶物 應縣自古佛教盛行,包括彌陀寺在內,有十三古寺的說法。距離彌陀寺僅3百公尺的淨土寺,大雄寶殿殿頂有五爪金龍與天宮樓閣的藻井,雕工精細,為藻井中罕見。 彌陀寺俗稱北寺,創建於金天會二年(西元1124年),原本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家廟,到金時才改為寺。地方傳說因為淨土寺原本是皇帝家廟,大雄寶殿的殿頂,天花藻井的頂部,才會雕有一般寺廟少見的五爪金龍。在金龍的四周,則雕刻天宮樓閣,雕工精細,樓閣中還有殿堂和佛像,形成殿中有閣、閣中有殿的景象,在藻井中相當罕見。 在縣城外的大安寺,始建於元朝,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重修。傳說朱元璋就出生在大安寺山門的過道中。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於洪武二年將大安寺住持壁峰禪師接到南京,任大天界寺住持,壁峰圓寂後,又令大學士宋漣撰寫碑文,如今碑文仍在寺內,另有一塊洪武年間為壁峰建舍利塔的碑文。 軟滑滴溜 小吃有特色 「滴溜」,是應縣特殊的小吃。是用玉米粉、馬鈴薯粉和鹼粉,加入水中不斷加熱、用力攪拌,直到成為半透明的糊狀,在經過漏杓的孔滴入冷水中,就會凝結成圓形的長條狀。然後再加入蔥、香菜、醬料、辣油一起食用。滴溜吃起來非常的軟滑,入口即化。 應縣的涼粉,材料是馬鈴薯粉和明礬,作法和滴溜類似,但煮熟之後直接放入容器中冷確定型,配料也和滴溜相去不遠。應縣涼粉和其他地區涼粉最大的不同也在軟滑,一般的涼粉是用吃的,但應縣的涼粉是用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