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無來由便秘、做惡夢 竟恐巴金森病前兆

無來由的嚴重便秘、晚上老做惡夢拳打腳踢,小心也是巴金森病的前兆!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提醒,除了一般人熟知的手抖、行動緩慢之外,巴金森病還有四大非運動症狀,如果長期沒有原因的便秘、出現睡眠障礙、嗅覺異常或成年型憂鬱,當心罹病風險高常人3到5倍。

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今(24)日提出「十大警訊」,提醒民眾包括:靜態顫抖、關節僵硬、行動遲緩、走路碎步、平衡困難、字體變小、面具臉、講話小聲、關節痠疼、刷牙穿衣困難等都是徵兆,甚至莫名長期便秘也是危險因子。

且巴金森病不是老人的專利,吳瑞美說,40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巴金森病約占10%,多是基因變異,且家族中二等親往往會有2人以上罹病,門診遇過最年輕的是一對國中和高中的兄弟檔,國二的弟弟一開始發病只是抱怨走路不時會拐到腳,且越到晚上症狀越明顯。

罹病20多年的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理事長曾國修,確診那年才28歲,因為右臂持續疼痛及僵硬,四處求診不見好轉,進一步到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巴金森病,因為對疾病不了解,已經論及婚嫁的女友離他而去,父母的第一反應更是覺得羞恥,讓他一度閃過尋死的念頭。

曾國修說,一般人誤以為罹患巴金森病就會臥床不起,其實不是,他一樣結婚生子並持續工作,巴金森病就像慢性病,透過治療與復健仍然可過快樂人生,鼓勵病友千萬不要消極。

林口長庚神經內科教授陸清松說,巴金森病的動作障礙原因是腦內多巴胺分泌不足,而在出現顫抖、僵硬、行動遲緩等症狀之前,其實還有些危險前兆值得關注,包括沒有原因的長期嚴重便秘、老做惡夢的拳打腳踢,或是嗅覺出現異常甚至喪失,都有可能是巴金森病的前兆,而從前兆到發病,潛伏期可能長達十年以上。

吳瑞美指出,根據研究統計,有這四大非運動症狀的人,其罹患巴金森病的風險高出3到5倍,而想要預防巴金森病上身,平常最好是多運動刺激多巴胺分泌,飲食模式並多以地中海式飲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