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概論

雙面莎士比亞

麒麟才子,以及田舍翁。

 

從默默無聞的鄉下小子、到名揚首都的當紅編劇,

莎士比亞的人生不像戲劇那樣浪漫不羈,反而出乎意料地勤儉務實。

就像一場大富翁遊戲,他辛勤工作、努力存錢、置產投資⋯⋯然後「砰!」一聲,

變身流芳百世的文壇巨匠。

 

綜觀莎士比亞的生平資料,就像鄉土劇裡白手起家的創業好青年,他很少參加文人的宴飲酬唱、不追逐虛名,終其一生都勤懇地工作、投資、置產,為自己與家族在世俗社會裡建立起安穩的位置。也許是因為這樣,相對於產量驚人的連篇劇作,莎士比亞自己卻是一個低調、行蹤成謎的人物,後人只能從當時的合作契約、行政文件裡窺得他活動的片段痕跡,結果連莎士比亞是否存在,都成了各方爭執不休的世紀謎題。

 

 

農村裡的文曲星

 

西元一五六四年,莎士比亞出生於倫敦西北方的史特拉福鎮。他的父親約翰‧ 莎士比亞以皮匠生意致富,風光時還曾當上史特拉福鎮的執行官(地位類似於市長)。少年時代的莎士比亞因此得以進入當地的中學,學習拉丁文、希臘與羅馬文學與修辭學,打下了日後創作的藝文基礎。只可惜好景不長,一五七○年代中期,約十五歲的莎士比亞因家道中落而離開了學校,在往後的數年間,他的人生與一般鄉村青年無異,他幫忙家業,在十八歲時結婚生子,人生看似就這麼平平淡淡地走下去。

 

直到一五八五年,為了不知名的原因,莎士比亞的紀錄從史特拉福鎮、從世界上徹底消失,直到一五九二年,他的名字再次出現於倫敦。再次現身時,他已跨越了史特拉福到倫敦一百多公里的距離,從默默無聞的農村小子,變成炙手可熱、紅到連同行也嫉妒攻擊的暢銷劇作家。

 

那一年,大家都在看的男孩

 

十六世紀末的倫敦,彷彿專程鋪上了紅毯,等著莎士比亞走來。一五八八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取得海上貿易航道,在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開明的作風下,社會經濟空前興盛,迎來了英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此時戲劇娛樂的需求日益高漲,大眾劇場也應運而生,一個劇團每年可能要推出廿部新戲,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

 

一五九二年的莎士比亞便是乘著這股蓬勃的商機一躍成為英國劇壇矚目的焦點。他創作力豐沛、運筆如飛,在此時已推出《亨利六世》三部曲、《愛的徒勞》、《維洛納二紳士》等多元劇碼,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與票房,也招來讚美與妒罵。

 

在往後近廿年的演劇生涯裡,他宛如精力充沛的創作實業家,一邊寫作、一邊經營劇團、每年還能推出兩三部新作品,能寫能演,經得起細品、扛得住票房,成為妥妥的劇場大腕。

 

 

風生水起的戲劇實業家

 

一五九四年,宮廷大臣劇團成立,莎士比亞成為這個劇團的專屬編劇、演員及股東,他以工作狂的姿態,同時進行編劇、演出、劇團經營等多重工作。除了商業演出之外,他們尚會定期至皇宮內為女王獻藝演出,這在當時是崇高的榮譽,從打工仔搖身變成小老闆的莎士比亞,至此已是名利雙收。

 

然而莎士比亞的發家傳奇還未走完。一五九八年,因為演出劇場的租約到期,與地主續約談判破裂,宮廷大臣劇團成員決定越過泰唔士河、轉戰便宜的南岸河濱區,他們打著「世界即舞台」的口號,蓋了一所足以容納三千名觀眾的新劇院,這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環球劇場。十年後,西元一六○八年,這個倉皇被趕過河的劇團再度回到泰唔士河北岸,買下了室內劇場「黑僧劇院」,頗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意味。

 

圖說:2011年皇家莎士比亞劇團50週年紀念郵票 ©視覺中國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6年7月號【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紀念】

 

(由旅讀中國授權刊登)if (document.current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