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選》蒼穹下的獨白/北國,秋楓,鷹南飛

同在明尼蘇達猛禽中心擔任志工的朋友,知道我喜歡看鳥賞鷹,問我要不要一同前往位於杜魯斯(Duluth)市郊的觀鷹勝地,鷹嶺(Hawk Ridge)。那還用說,當然是點頭如搗蒜了。

從明尼蘇達州的首府聖保羅,沿35號州際高速公路往北,不到三小時車程,就來到景色宜人的港都杜魯斯。明州地處內陸,何來港都?原來,杜魯斯位於蘇必略湖最西端的湖岸邊,早年便是靠著輸出木材、毛皮、鐵礦等原物料的水陸樞紐位置而興起。

我們離開杜魯斯市區,順著一條景觀道路緩上鷹嶺。溫帶地區四季分明,九月,落葉樹就悄悄上演深綠對決嫩黃的攻防戰;待進入十月,只見橙黃楓紅席捲坡地、蔓延而去。

秋楓固然引人注目,但吸引我們來此的,卻是藍天中遷移的猛禽。所謂遷移(遷徙),是指鳥類季節性規律往返於出生地跟度冬地之間的運動。調查數據顯示,自1991年至2013年,每年秋天平均有高達76,000隻猛禽自北方而來,經過鷹嶺,繼續往美國南方甚至中南美洲度冬。為什麼有那麼多猛禽經過此地呢?這跟鷹嶺的地理位置和周遭的地形密切相關。

美國、加拿大交界的蘇必略湖,不僅是北美五大湖之首,更是世界第二大湖、第一大淡水湖,面積廣達82,103平方公里,把兩個台灣放進去都還有剩。如此汪洋巨湖,對猛禽來說,是一道能避則避的天險。說是天險,不光是因為一路飛越這上百公里的水面無處歇息、難以覓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可致猛禽於生死之境,那便是湖面上的氣流。

蘇必略湖的水溫冷冽,是五大湖中平均水溫最低的。冰冷的湖水,使得湖面上的空氣不斷被冷卻,產生劇烈沉降作用。若有猛禽飛越其上,除了原本就得對抗的重力跟空氣阻力外,還得跟這不斷把你往下帶的天然電梯奮戰百公里。這對長途遷移的猛禽來說,無疑是九死一生的龍潭虎穴。於是,南下的猛禽遇到橫亙眼前的巨湖,上策便是繞道而行。

 

▲自1991年至2013年,每年秋天平均有高達76,000隻猛禽自北方而來,經過鷹嶺,繼續往美國南方甚至中南美洲度冬。(圖/吳建龍提供)
▲自1991年至2013年,每年秋天平均有高達76,000隻猛禽自北方而來,經過鷹嶺,繼續往美國南方甚至中南美洲度冬。(圖/吳建龍提供)

明尼蘇達境內的蘇必略湖北岸為東北-西南走向,猛禽沿湖岸往西南飛,一旦飛過湖的最西端,也就是杜魯斯,便可轉向南下,再無阻礙。就在杜魯斯的東北郊,匍匐著一道低矮平緩的山脊,其最高點還不到海拔400公尺,若從湖面起算,更是只有190公尺高。這道山脊雖然低平,但相較於周遭地形,已足夠產生明顯的上升氣流──天然電梯並非只有向下一途,也有往上可搭。相信你已猜到,這道山脊,便是鷹嶺。

雖稱之為鷹嶺,但這種能夠節省候鳥體力的上升氣流,吸引的可不只有猛禽而已。我跟朋友(還有來自各地的鷹友們)三兩成群,站在數鷹平台旁的路邊賞湖景、觀飛鷹;天空除了白頭海鵰、紅尾鵟、紋腹鷹等猛禽,偶爾還能見到沙丘鶴及北美白鵜鶘,這些大型鳥類也是擅長利用上升氣流進行遷移的好手。

你問我們幹嘛站路邊,不到平台上去看?不能也,非不為也。那平台呢,在這遷移時節是調查員專用,他們可得站在上頭全神貫注,仔細辨識並計算飛越此地的猛禽種類和數量啊!

(吳建龍/台灣猛禽研究會 理事 。山爬過幾座,十多年前就單車環島過。後來台大研究所中輟,清大研究所也中輟。怪了,鳥類觀察這條路,高中以來卻持續不輟。曾任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鳥類研究助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猛禽中心志工。譯著《羽的奇蹟》榮獲2016年第八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