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 喚起珍貴的臺灣共同記憶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博物館辦理前置規劃執行作業,續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編印發行、左右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的《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於10月2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行新書發表會。本輯精采陣容包括《劉安明》、《何慧光》、《翁庭華》、《黃季瀛》、《徐仁修》、《郭英聲》等六冊攝影家專書,作品囊括紀實、肖像、專題報導、商業攝影、生態、心象等面向與題材,映照出臺灣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書影(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書影(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劉安明(1928-)追求「純真之美」,捕捉屏東鄉俗風土人情;何慧光(1929-)擅長以打光、暗房、修圖等技巧,創造唯美摩登的當代肖像;翁庭華(1934-)長年致力於東北角海岸、九份山城、基隆礦坑等地的專題攝影,數十年如一日;黃季瀛(1934-)以小學教師身分,用相機留存校園中的孩童或樂或愁的天真容顏;創辦荒野基金會的徐仁修(1946-),以鏡頭深入雨林與蠻荒,成為生態保育先鋒;郭英聲(1950-)以超現實意象構築內心風景,結合攝影與時尚創作,享譽國際。
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致詞(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致詞(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表示,《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是落實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期許叢書的出版讓讀者透過影像認識臺灣過往的面貌,喚起民眾對自身土地與文化的理解與熱愛。國立臺灣美術館林志明館長透露,目前第四輯已在籌備製作,第五輯也在規劃中,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則預計明年5月開始試營運,未來將舉辦典藏展覽,也會與國際接軌,前進世界各地,讓攝影界多年來企盼得以落實。臺灣藝術史學者、藝評家蕭瓊瑞老師認為,政治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遷,但藝術會永恆流傳,因此必須讓攝影家前輩珍貴的作品成為在地的共同記憶,建立所有人共有的記憶資料庫。
國美館林志明館長致詞(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國美館林志明館長致詞(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執行本案的計畫主持人,左右設計總經理施聖亭表示,「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出版計畫」三年來,已先後完成18位臺灣攝影家專書。編輯小組在執行過程中兢兢業業,嚴謹考證圖版史料,致力提升專業品質。幕後團隊從前期資料的研究開始,歷經數十次專訪,結合既有研究資料以及攝影家的口述內容,書寫豐富精彩、振奮人心的生命故事。以半年的期程要完成訪談與撰述,時間頗為侷促;出版過程中,專書審查委員提供許多寶貴意見,而書寫者也有個人對於創作的看法,居間協調的編輯最是辛苦,處於雙方對話時的戰場。
攝影家代表翁庭華致詞(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攝影家代表翁庭華致詞(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除文字方面的挑戰,要在攝影家們豐富的作品中挑選出具代表性的照片,並不容易,需要攝影家與顧問的全力支持,以及雙方耐煩、不懈的毅力。取得影像後,考量讀者閱讀圖片時的畫面和諧,團隊在版面編排上進行了長時間的腦力激盪,並參酌不同版本的畫冊,詳細列出相左資訊,逐一與攝影家確認;而為了達到印刷的高品質要求,也批次處理所有數位影像,並邀請專業的影像顧問召開會議、到場監印。由於本套叢書的目標之一是向外推廣臺灣攝影文化、與國際間有良好交流,最後特別邀請外籍老師翻譯摘文,並進行兩次以上的審定,力求將中文化為優美的譯作。
左右設計團隊合影(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左右設計團隊合影(影像提供/左右設計)

左右團隊以整合行銷的手法,成功包裝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並且讓新書發表會成為臺灣攝影界一年一度的盛事。施聖亭總經理特別強調,感謝攝影家與親屬,以及各界前輩和顧問的支持,讓本系列叢書一次次順利完成出版,新書發表會現場貴賓、攝影前輩與同好共聚一堂,對本輯叢書的內容給予肯定,便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古人說「數起於一,立於三」。第三輯叢書出版,象徵著臺灣攝影界的宏觀願景,左右設計也期望未來能有更多臺灣攝影家的精采作品被看見,讓國人一覽臺灣的過往歲月,綜觀臺灣攝影史的璀璨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