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聖鹮更非雜交物種 南美黑頸天鵝就長這樣!

台北市立動物園水禽區又有新面孔,且牠的長相相當特別,身體像小型白天鵝,脖子以上像黑天鵝,是分布於南美洲南部地區的黑頸天鵝,也是所有Cygnus天鵝屬中體型最小、最害羞的成員。

園方表示黑頸天鵝棲息於南美沿海及內陸湖泊、潟湖、河口和沼澤地區,體長約102公分到124公分,體重約3.5-6.7公斤,是所有的天鵝中體型最小的成員。黑頸天鵝除了黑色的脖子及頭外,全身都是白色,藍灰色的嘴後有紅色肉瘤,眼睛上方有白色線條向後延伸,腿及蹼是粉紅色,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有時也吃些昆蟲,甚至是魚卵和蛙卵。

2對黑頸天鵝通過檢疫期後,已於7月20日移入鳥園水禽區,個性非常害羞,放入水池後立即游到植物後方。經過一個多月的新環境探索,雖然還是很害羞,偶而也會游到水池中央亮相,但只要有遊客或工作人員靠太近,就會趕緊游向水草遮蔽處。

黑頸天鵝雌、雄個體很難從外觀分辨,一般而言,雄天鵝的白色眼線較雌天鵝的粗及明顯,而且會延伸至較後方,嘴喙前方較雌天鵝的黑,體型則比雌天鵝大一些。為避免進入繁殖期時發生打鬥,保育員特別安排,讓兩對黑頸天鵝分別有專屬的水池。

由於黑頸天鵝的腳靠近身體的後方,是划水前進的最佳位置,但若要上岸或在陸地上行走,就顯得有點重心不穩,因此黑頸天鵝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岸邊啄食水生植物,偶爾才會爬上岸整理羽毛,雙翼展開約400公分,是很好的飛行員。

動物園也指出,水禽區裡有一種跟黑頸天鵝相似卻又不太像,但常會被混淆誤認的鳥類就是埃及聖鹮,牠們都是脖子以上全黑的鳥類;因此建議民眾到動物園時,有機會不妨轉到水禽區,看看從南美洲來的新朋友黑頸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