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原生林看到不想看!」 空拍照片紀錄下國土變遷

航空照片一直是土地政策、農林漁牧產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在一甲子前的台灣,飛行還是一件十分神祕甚至是奢侈的事情,但在台灣的土地上,已經開始有一群人利用飛行來蒐集情報,因為有這群人,現在我們才能了解台灣的全貌。
農委會農林航空測量所已經成立了60年,很難想像一個處理農業的專業部門居然擁有自己的飛機,而現在更是進入了無人機的領域,農業已經不只侷限在耕作,還有許多科技技術能夠輔助。
一出社會就進入農航所,所長管立豪說,一般人所想像的航空照片,就是在飛機上攝影、回傳,但其實其中還有很多細節要確定,除了拍照之外,還需要有人員實際走訪,確認照片與實際地點的定位。
「農行所直到1973年才有自己的飛機。」管立豪回憶起過去的情況,他說,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1954年為了要了解台灣的林木狀況,因而成立農航所,而後來的十大建設時期,為了調查國土,農航所也扮演重要角色。一開始的照片是由空軍提供,因為要配合空軍的時間才能取得航拍照片,而後由遠東航空接手,之後希望能更有機動性,才添購了飛機,也會與林務局的直升機隊合作。
在工作時常常能抵達常人難以抵達的山間深處,先前林務局公開原生林的照片,引發一陣討論,管立豪說,以前的原生林已經是「多到不想看」,雖然在在造林計畫下,森林面積上呈現增加,但近年來原生林已經越來越少了。
他回想過去跟著夥伴一起上山做測量的時光,測量所的夥伴與幾個原住民嚮導,一群人就這樣浩浩蕩蕩地上山,但山里的地形地貌哪是渺小的人類可以掌握的,一旦被山中的景色迷戀住,就很難脫離山間美景。
過去所長管立豪曾帶領十位原住民前往定位的三角點。(圖/農航所提供)
他也回憶過去在山中的歲月,「常常拍照拍到忘記時間。」管立豪笑說,雖然有原住民嚮導帶路,但自己卻常常脫隊拍照記錄美景,回過神來發現自己默默的被丟下,他說其實深山內獸徑跟人徑非常接近,一不小心就會沿著獸徑走到懸崖邊,當時的他只能回到原處,仔細的冷靜思考,終於找到正確的下山道路。
過去實際勘查的情形。(圖/農航所提供)
網路地圖、導航十分興盛的年代,現代人很難想像,過去只有底片相機,照片還需要沖洗而成,全島地圖到底要怎麼繪製?又要如何判別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回想起過去,管立豪也提到,雖然航拍照片有助於了解國土分布,但在沒有數位相片的年代,所有的照片都需要靠著人工拼貼,一片片隨著高低起伏、焦距遠近拼湊才能完整呈現最真實的國土狀況,這些都需要專業技術。
過去需要依賴人工來拼湊照片的原貌。(圖/農航所提供)
當時清繪小姐們正在進行清繪作業,由於當時地圖繪製是採手工運用繪圖筆繪製各式符號及註記於半透明之描稿圖紙上,才能完成。(圖/農航所提供)
他過去也曾在林務局負責保育相關的業務,他說,航拍之下可以初步了解當地的樹種分布,了解樹木的高低起伏,像是飛鼠之類的小動物,喜歡居住在灌木叢,但若是現在很紅的石虎,棲息於淺山,但是在苗栗的山區容易發現,則是因為附近有許多農家養雞,有了食物來源,才會出現在那附近。
過去拍攝航空照片,都是由機師載著相機、工作人員,一同前往,而現在進入無人機的時代,外界所想像的無人機,就是不需人為操控,理應能節省人力,但目前無人機產業相較之下還在發展階段,目前農航所使用的無人機,需要四名員工來操控。
「但還是要接軌上潮流。」管立豪說,無人機由於要求輕薄短小,因此不能搭載太重的鏡頭,且飛行高度較低,拍攝範圍較狹窄,相對於有人機拍攝還是稍嫌不足,但管立豪認為,無人機尚在過渡期,但未來應會持續發展,因此政府單位還是需要跟科技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