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的漂浮城堡 大湖完成2座手作浮島

大湖公園湖域面積約9公頃多,是臺北市區內難得的大面積水域之一,其緊鄰白鷺鷥山,園區茂密多樣的植被景觀,更是營造出適合生物棲息和民眾接觸自然的「水與綠」優良休憩場域,因此在臺北市公園生態化計畫中,獲選為內湖區積極生態化的目標公園。
公園處表示,由於湖中島嶼與陸地隔絕,掠食動物不易侵入,常常是許多水鳥、蛙類、爬蟲類和昆蟲等野生動物優良的棲息和繁衍場所,大湖湖域內原本沒有小島,近年來陸續在湖中設置了5座生態浮島,經數年演替如今已是生機蓬勃,不僅提供了水禽棲息築巢及魚類產卵、遮蔽的良好場所,常年可見紅冠水雞及夜鷺、麻鷺等留鳥踏涉覓食,候鳥時節豐富的食源更是吸引了許多飛羽嬌客駐足,而伸入水面下的茂密根系還可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淨化水質增加溶氧量。由於保育成效良好,在研擬大湖公園增加生態化時,計畫逐年增加浮島,並擬引進民間團體協助建置與後續解說教育,今年是計畫執行的第一年,北市府工務局公園處特別與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合作,於今年度8月下旬施做完成2座浮島。
花卉試驗中心宋馥華主任表示,「浮島」依照字面解釋是漂浮的島嶼,自然界可由具有發達根系的水生植物堆疊而成,然而須經由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還要配合適當環境元素才能完整生成。為了縮短浮島形成時間,大湖公園的浮島是利用PVC管或竹子等浮水材料,與格子網、椰纖毯及沙質壤土相互結合組裝而成,再配置各式植物,以期能快速且穩定的生長,增加湖面景觀變化。浮島製做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浮水材料的結構組裝及固定,浮島主結構是以3種不同口徑的PVC管組合而成,再覆蓋一層格子網及椰纖毯。第二階段於椰纖毯上舖一層土壤並種植匍匐性、挺水性等不同生長特性的水生植物,此次植栽選擇則是使用了野薑花、過長沙、臺灣水龍、空心菜、水蠟燭、大安水簑衣、紙莎草、鳶尾等。最後一階段則是用吊車將浮島拖吊至定位點。
長期關注大湖公園生態化的秀湖里謝明毅里長表示,肯定公園處加速公園生態化的決心,並積極促成產官學界合作計畫,也感謝水利處的配合、內湖社大陳金讚老師綠化專業建議,藉由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浮島專家朱老師及林老師豐富的現場經驗,增加生態浮島讓大湖公園朝生態化更進一步。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浮島於8月25日拖至定位,就已吸引許多青帶鳳蝶於浮島上吸水,期待新置浮島植栽長成後能夠成為許多水鳥、蛙類、爬蟲類和昆蟲等野生動物的綠色漂浮城堡,後續也將邀請內湖社大等民間團體協助解說,歡迎各界大朋友小朋友抽空來訪大湖公園共同參觀牠們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