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2018首都願景國際論壇》轉動循環經濟新契機

推動循環經濟,臺北市政府已經在做。市府產業發展局7月26日上午9時起在晶華酒店主辦「2018邁向循環城市∞首都願景國際論壇」,由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及工業技術研究院承辦,遠見雜誌執行,邀請荷英法駐臺大使及傑出企業共同探討循環經濟的發展實務,推進臺北市邁向循環城市的願景,現場產官學研逾400名嘉賓共聚一堂,支持臺北市轉動循環經濟新契機。
市長柯文哲致詞說,都市消耗地球70%的能源,同時也製造出70%的垃圾產量,面對全球都市化,市府制訂宜居永續願景和八大政策方針,兼顧經濟成長、生活品質、永續環境的平衡,帶動商業模式改變,朝向零廢棄物目標努力,實例之一的南港機場2萬戶公宅年底就開始啟動。
副市長林欽榮主題報告指出,南港機場年底發包首批1,500戶,除此之外,社子島等老舊社區,也已通過房屋更新,共有21處新創基地宣告佈建公宅,有必要先建設如同荷蘭循環經濟示範點與Park 2020概念和策略所制訂的會計制度,從金融銀行著手,能加速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有效利用剩餘價值,推動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和打造新價值,正像臺北興建的公宅只租不賣,所有材料都是可回收再使用的,循環經濟對市民是新的概念、帶來新的經濟功能,市府從城市治理著手落實循環經濟,邁向循環城市,17個策略方向、35個行動方案都有明確的目標,至2022年可望達到50億元經濟效益。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

市府產業發展局林崇傑局長在下午的「循環共享∞商業創新:產業新戰力」場次中演講表示,市府實踐循環經濟,可師法歐盟荷蘭、法國及英國優質的首都經驗,水、能源、食物、廢棄物、交通齊頭並進,例如荷蘭從金融系面重塑資源利用的經濟模式,很值得參考,市府八大核心方針正是設定今年至2022年的自然資源(如水、太陽能、智慧電網、由廚餘轉變成生質能源)、生活物資(如公宅)、城市基礎建設(如綠色交通運輸)、綠色產業(如綠色金融體系、政府綠色採購),達成永續、創新、公平、合作,首都臺北也將成為臺灣第一座成功的循環經濟城市,
林欽榮總結論壇重要的交流成果,強調「一個感謝、三個觀察」,感謝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唐凱琳Catherine Nettleton分享倫敦推動循環經濟策略率先要求大型企業必須符合採購標準的作法,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分享由銀行建設循環經濟指標大樓掀起的產業新戰力,法國在臺協會主任紀博偉Benoit Guidee分享做好全國塑膠回收即可年減8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可觀蛻變。
三個觀察則是臺北市7月提出的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與循環經濟先行國荷英法精髓、策略相通,可依城市治理原則滾動修正,必定益見完善;春池玻璃、華碩電腦、瑞助營造等企業,觀念與技術先進,投入循環經濟經年且成效卓著,熱誠加上創新,是推行得以克盡其功的關鍵;由下往上推行,臺北市民注重環保的能量,必能全民參與,改變生活,也能協助政府轉向Park 2020的金融體系新型態,積極樂觀邁向宜居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