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燈節已於24日登場,各類花燈紛紛亮相。其中由柯P恩師謝豐舟教授創作的杜鵑花仙子也在燈節亮相,提前向市民宣告北市年度五大活動之一的臺北杜鵑花季,即將於3月14日至4月15日展開系列活動。
為何想創作杜鵑仙子的花燈?謝教授表示臺灣原生杜鵑生命力強,每年春天開出色彩繽紛的花朵、且數量龐大又易於親近,其實很符合臺灣人堅韌、親和、包容的性格,而花仙子就是將杜鵑花的特質擬人化,來彰顯臺北活力、青春、多元的城市風貌。而且國際上許多城市都會將城市代表物擬人化,就是希望能更貼近市民,同時還能推動城市行銷,著名的熊本熊就是最好例子。謝教授還說,杜鵑花其實早在1982年就被評選為臺北市市花,但大家以為是因為臺大有杜鵑花節,出身臺大的柯P才擴大辦理,這其實是誤會了。
除了談到創造概念,謝教授也談到花季的由來。他說柯P剛上任時被大巨蛋等案件搞得焦頭爛額,結果他在一次聚會中對柯P說,除了處理這些難搞的案子,何不花點心力辦些讓市民有感且能提昇都會生活品質、雅俗共賞的活動呢?結果柯P一點就通,當場就跟相關局處討論辦理花季的可行性,也因此催生了一系列活動,創造了數十萬人次的賞花體驗。
而提到對市府後續辦理臺北杜鵑花季的期許,謝教授說,政府本來就應該整合行政資源,辦理各種精彩活動,除了讓市民共享豐沛的藝文資源,還可以創造話題,吸引全球觀光客來訪。就以杜鵑花季為例,市政府把公園處的植栽成果、文化局的市立交響樂團、觀傳局的城市行銷、產發局及商業處的商圈推廣…等通通整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讓市民有賞花好去處、讓國際遊客增加旅遊意願、讓商圈發展可以凝聚、讓城市交流可以深化的好方法。
謝教授說,日本每年有將近4萬名高校生來臺進行修業旅行,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來臺旅客也越來越多,如果這類藝文活動能持續辦理,相信未來不只臺北市民的藝文素養及生活品質可以提升、也一定能吸引更多國際旅客來臺旅遊。謝教授說:「最近的鬱金香展,單日就有超過10萬人次觀賞,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