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降糖減重新方向從小診所看高品質糖尿病照護

一名體重高達112公斤的竹科工程師,在健檢時發現自己血糖值竟高達360mg/dL,透過新式用藥以及生活飲食調整,成功讓血糖及體重在一年後有顯著改善;另一位59歲、長期為糖尿病所苦的大樓守衛,在多年醫治無效、且併發一次危險的心血管疾病後,開始選擇以新式且已獲國際糖尿病用藥指引針對併有心血管疾病之建議藥物,治療自己的陳年舊疾,果然為黯淡已久的健康,燃起一線曙光。對於糖尿病急速年輕化的台灣而言,早期積極介入的治療方式,堪稱是普遍處在不良生活型態下的現代人的一大福音。

上述所稱的「新式藥物治療」,是經由身處地方小鎮但卻組成醫師,營養師,護理師,藥師專業照護團隊的陳宏麟診所,依照病患特性喜好並參考國內外治療指引,所得出的高品質照護建議。小鎮醫師陳宏麟院長指出,因社區院所可從在地角度出發,醫護人員與病患就像朋友一般,能夠依據民眾生活習慣、實際需求,加上食材、運動的生活設計,在考量醫療國際化之餘,讓醫療照護在地化,有效控制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陳宏麟院長表示,糖尿病等等慢性病必須早期積極全方位介入,在發病時透過飲食運動以及用藥穩定病情. 倘若血糖持續控制不良,假以時日將會傷害血管,造成大小血管疾病,如失明,洗腎,截肢,甚至心肌梗塞,腦中風.嚴重個人健康和家庭生活,也徒增國家社會成本。而現在台灣健保制度中,疾病給付採「論件計酬」、「論病計酬」的方式,根據患病種類或是就診次數來給付,並未考量病患個別特性,治療品質及病情改善程度,助其遠離併發症。故針對糖尿病以及其相關共病的治療,醫界開始提倡以照護品質為支付獎勵依據的「論質計酬」支付方式,以提升整體照護品質、降低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風險為基礎目標,為患者做全方位的照護。

▲小鎮醫師陳宏麟院長。(圖/醫生提供)
▲小鎮醫師陳宏麟院長。(圖/醫生提供)

新形態的糖尿病治療用藥,就是改善病患治療品質的方式之一。跳脫以往傳統治療方式,不同於舊式糖尿病藥物比較會使患者體重增加,新型藥物療法刺激胰臟胰島分泌胰島素,並抑制昇糖素;同時能延遲胃排空以及降低食慾,控糖之餘也幫助減輕體重。FDA今年也通過相關藥物,幫助病患控制心血管風險,減少13%不良心血管事件及22%心血管死亡率。陳宏麟醫師說,此種在日常生活進行的「天天控糖減重療法」,是在發病早期花小錢、讓將來省大錢的效率做法;對病患來說,每天注射一次,就像每天做一點功課,對病患的壓力也不那麼大。

除藥物外,陳宏麟醫師亦會根據患者之生活型態,增加其治療配合度,加強讓患者多走路、運動、採清淡食物的機會,藉此免除因過度精緻飲食、基礎代謝率低或肌少症等因素,引發患者在眼部、腎臟、心血管等併發症的機率。

衛服部統計目前台灣約有227萬糖尿病患者,每8.5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陳宏麟醫師呼籲早期以用藥介入治療糖尿病、預防其相關併發症,並配合專業醫護人員的引導,加入飲食、生活習慣、運動的調整,採用定量、定餐,讓控糖、減重成為每天的習慣,長期遠離併發症風險,如此不但能對患者具有顯著的健康收益外,亦可降低社會、政府醫療財政負擔,可謂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