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學童種茶 打造雷公蛙的家

 打造雷公蛙的家!俗稱「雷公蛙」的台北赤蛙(見圖,陳柔瑜翻攝),原為台灣常見蛙種,卻因水田休耕、農藥濫用等原因而瀕臨絕種,現被列為保育類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為保育此蛙種,北海岸數所學校成立雷公蛙天使團,昨日於石門種下作為棲息地的紅茶,期望將來能重見碧綠身影。
 台北赤蛙體型嬌小,成蛙約3至4公分,背部為黃綠或翠綠色,2側有褐色花紋,當春雷響後,台北赤蛙會從冬眠中醒來,故稱「雷公蛙」。
 台北赤蛙早期為台灣常見蛙種,近年大量水田休耕,加上除草劑、肥料等藥劑使用普及,敏感的雷公蛙缺乏棲息地而使棲群大幅減少。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表示,以三芝的「阿石伯蓮花田」為例,過去可以發現100隻,現卻只剩1、2隻,是台灣存亡最為危急的蛙種。
 為復育珍貴的雷公蛙,阿里磅農場主人王德昌2013年開始推廣友善耕作,並組成除草志工隊,減少雷公蛙因農藥而死亡的機會,在不斷努力下,阿里磅農場已能見到雷公蛙碧綠身影,為台灣最大的雷公蛙棲息地。
 新北市農業局於「拯救瀕危青蛙日」發起「搶救雷神索爾」活動,上百名北海岸的國中小學童及農民組成「雷公蛙天使團」,昨日齊聚阿里磅農場,種下百株能作為雷公蛙棲息地的紅茶,台大教授李培芬更傳授生態調查的技巧,希望能為雷公蛙打造安穩的家。
 「這是長期抗戰。」黃嘉文說,雷公蛙的復育需要民眾在自然保育及生態棲地的維護上有相當共識,故與台北市攜手努力,由市立動物園負責培育,新北市則營造自然棲息地,保守估計要3年以上才會有顯著成果,「1、2年內看不到,但希望將來在野外能再次聽聞雷公蛙的獨特蛙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