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鏡35載 鐘永和紀實台灣鄉城

60歲的台灣攝影家鐘永和,人生過半時間都與相機為伍,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台灣鄉城素描」攝影個展,從50萬張照片中精選60幅,年代涵蓋1980年至2015年拍攝之作,這些照片沒有令人激昂的內容,沒有重鹹的景觀獵奇,只有如令人懷念的取水幫浦、淡水河畔小舟、和沿街叫賣的麵茶攤等。
自承「一生只做攝影一件事」,鐘永和從1980年代開始用影像紀實台灣、關注鄉城,他把自己35年的攝影歷程稱為「人文觸角的生活行腳」,一個人跑遍全台大大小小鄉鎮,「生活留影當視覺日記,影像捕捉視為藝術創作」是他個人的攝影創作觀。
「台灣鄉城素描」個展依照題材分成「土地」、「人情」、「鄉景」3項主題,鐘永和在展場照片旁,附上抒情短文介紹。
「台灣鄉城素描」展出的是黑白照片,這些作品都是鐘永和在「自然呈現,從不作任何改變」的原則下所攝。透過影像平靜述說35年台灣社會變遷歷程,今看來格外質樸,如關渡平原堤防養鴨人家、玩陀螺的孩童笑顏、收割時期挑扁擔的人、碾米廠的看報阿公等。
資深攝影家莊靈認為,從鐘永和展出的照片可觀察到,他幾乎很少使用大特寫或超廣角鏡頭,也鮮少使用特殊角度來表現強調或誇張效果,「他的畫面總在自然與平和之中,呈現一種寧靜和對於已經成為過去事物的感懷與輕喟。」

 庶民寫真  →台灣攝影家鐘永和長期關懷人文攝影,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台灣鄉城素描」。長捲髮是鐘永和的招牌髮型,友人趣稱他像「達摩」。(吳垠慧攝)
庶民寫真
→台灣攝影家鐘永和長期關懷人文攝影,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台灣鄉城素描」。長捲髮是鐘永和的招牌髮型,友人趣稱他像「達摩」。(吳垠慧攝)